改变世界的箱子[罗辑思维]No.26

罗振宇是我蛮喜欢的一位财经名嘴,最早在上海财经的《中国经营者》看到到,觉得读书很多,思考理性,视角也独特,加上很漂亮的口才,即便在财经频道的一票资深财经媒体人前,也有出挑的感觉。

后来才知道曾是央视《对话》栏目的编导,也是当年我很喜欢的一档节目。

再后来就消失,上海几个喜欢的主持人,新闻如欧阳夏丹,娱乐如沈星都忽而消失不见,隔一段就出现在更大平台上,又是欣慰又是失落。欧阳夏丹感觉在央视才是埋没,全无在上海新闻主播的神韵了。沈星后来见过几次访谈,更漂亮了,后来有不好的传闻,基本不信,印象最深的是她采访张智霖,机锋百出,看得很投入。

罗振宇果然也是,先是youku的逻辑思维,后来又开风气之先,售卖会员制。虽然暂时不会买,但对这种行为,暗挑拇指。

只是信息爆炸,关注点很漂移,看过两期,再看到其他地方的链接,又回来看一些,但每次都获益匪浅。也祝一路走得漂亮!

===

改变世界的箱子[罗辑思维]No.26

按照习惯,做了点笔记:

最早节约运输成本的公司策略,是固定加油站,谈判到低价;后来发展到规范司机动作,直到手持车钥匙的动作。

麦克莱恩虽然号称集装箱之父,第一批集装箱居然是买的,如瓦特对蒸汽机一样,是一种改良。但比之传统方式,节约成本95%,惊人的数字。

资金流转决定盈利,如前苏联的计划经济导致大量库存而破产;丰田的just in time保证材料入库不超过一小时;而911后美国航运管制仅三天,底特律三巨头材料告急。

特殊条件才打破全球分工链条,否则四川农村用美孚的煤油,而生产的猪鬃是美过重要军用物资,做成刷子给军舰刷油漆!

芭比娃娃成品利润,中国只有一点点,但反过来看,如果不是全球分工这一点点都不会有;所以即便美国极力留住制造业,但一个壮汉胖子–中国还是打入了这根链条,凭借人口红利。

集装箱走到现在,已经到马六甲级的货轮–宽度刚好能通过马六甲海峡,装箱一万。造价则基本都是银行贷款,航运已经是金融业了。

靠海的港口变成旺铺,如新加坡,66年独立后倾国力早港口,一举繁荣。

麦克莱恩2001年去世,举世港口货轮汽笛齐鸣。

发布者

ningqun

心中无事一床宽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