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响最大的,还有一个,就是去图书馆的次数少了很多。要登记要预约,不能说走就走,预约还经常满员,偶尔一两次提前约了,到期忘了,或者没心情了只好取消。再则取消了逾期费用,所谓书非借不能读,大概是因为借期被限定被催促的缘故,没有了这一层,身体里的懒惰便不由自主。
文史类居多,借期长可以多读几遍,也不枉跑一档,预约,到馆,检索,出库下来也得两个小时。
1. 古籍文献学四讲
黄永年,融收藏与学术为一体,行文流畅,把深奥枯燥的名词讲得通俗易懂,细读一遍,到孔网买了这本书。
2. 古书版本常谈
毛春翔,又一位大家,但不如黄永年先生的好读,大概前者是讲课的文风,后者是普及文章。
3. 清代版刻一隅
黄裳,收藏大家,过手的古籍善本,令人垂涎三尺,看书影已经心旌神摇,也到孔网买了书,便于随时翻阅。
4. 清代版本图录
黄永年先生和学生整理的书影图录,系统性更强,毕竟占有资料丰富,这本看看就过了,很多书不容易见到。
5. 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真品图录
没话说,最好的都在图书馆和博物馆,只能看图录和展览,上手摸一摸大概是妄想了。
6. 在春风里 剑河倒影
陈之藩(台湾)理工科出身,写散文却远超文科博士。老一辈的学人,童子功扎实,先理后文实在是个不错的选择,年老再到剑桥拿个哲学博士,实在令人嫉妒。录几句共赏,尤以描述胡适的文字最为动人。
陈诚气度不够,接收东北一律称伪军,不予改编,于是都挤到对面去了。
初到教会大学,领略了另一种文化,教士原来不挣钱,也不传教,更不存在辩论宗教的可能性。
天末同云暗四垂,实行孤雁逆风飞,江湖寥落尔安归。— 王国维
是的,这就是人生,人生的寂寞是不分东西的,人生的荒凉是不分古今的。
你们美国,如不恢复独立战争时代的精神,你们不但不能领导世界,自己也难免覆亡。
同胡先生聊天,他一定要知道你曾经下过功夫,有诚实的问题,他才跟你谈,不然他就聊别的。
他曾不止一次和我说过,到现在还值得一看的,只有周作人的东西了。
并不是我偏爱他,没有人不爱春风的,没有人在春风里不陶醉的。春风就这样轻轻的来,又轻轻的走了。
剑桥车厢破烂,可却烂而不脏,想起儿时的旗人邻居,家里每天擦洗一尘不染,所谓清贫即是如此吧。
书看得好深啊。
疫情结束后,所有地方畅通无阻倒有点不习惯了,总想扫个码。
被囚禁习惯了
看得真不少。
最近我也计划看书了,老舍的《骆驼祥子》,还没看完,就感觉自己快成为祥子了,有点恐怖。
时代变了,其实人性和关系并没有。
好长时间没有看书了,kindle吃灰中。
看书比较解压
如果没有什么别的事,在家阅读也挺不错的。
穷则独善其身
还是喜欢看网文,前提是有些质量的,文史类的很难读进去。
也是好玩儿
疫情防控居家期间似乎全民觉醒一般,从孔乙己长衫、骆驼祥子买拉车,历史仿佛瞬间被照进现实。
看清一些虚幻
这一届的年轻人不简单,质疑权威质疑当下,也让人担心,失去了年轻人的信任,等于失去了未来。
这把失去得比较彻底
现在用ChatGPT提炼书中内容也很方便了
落后了,到现在还没有用过,有没有可以不用FQ能用的工具和使用方法?
很久没有去图书馆和书店了,都是快递到家或者看电子版。
羡慕~~~~~
非借不能读,尤其大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