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渡过疫情困境,孩子按时开学是个喜讯。三年抗疫,算下来不少时间在家网课,各种不适应和焦虑,段子和漫画不少,机锋齐出,看过忍俊不禁之余,又是感同身受。例如一条说,大学在哪里读的?回答是腾讯课堂。笑也笑不出来,不再赘述。
9月份进入高一级学校,网上家访后,凡事基本不再叨扰家长,一律课堂布置给孩子。,好处是省了夹板气,缺点也显而易见,从此手机算是奉旨查看,很难再用权威禁止。那么多吸引人,不,勾引人的玩意儿,成人都难免成瘾,何况孩子。忐忑之余,也安慰自己,总是要这一步的,不能自我管理,很难走远,君不见每年清北都有沉迷的孩子被逐出校园。
学校推荐了不少讲座,关于学业,关于家长,关于心理辅导,有时间尽量都听了,虽然私心觉得不大能解决实际问题。
事实上也不大能解决,学校的老师,实际参与教学的,一律提醒监督,加强课外,配合老师。最响亮的一句就是,再好的老师,没有家庭的配合,意思就是课外的监督完成,以及补课的加强,都是无用功。
很有道理是不是?
然后不参与教学的主管,或者讲解决焦虑问题的,或者告知家长学生心理特点的专家,一律建议放手。让孩子做自己的事情,能够搞好后勤已经足够。所谓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提到一句话印象深刻,孩子学业重,回来说累,刷会儿手机,这是不要制止,更不要对孩子的累回答说,一天上班也很累,马路上的外卖更累…… 因为这样孩子以后不和你说话了。心里嘀咕,这一天公司小心翼翼,感情回家了还得加倍啊。
再就是课外辅导的这批老师,自从有了贩卖焦虑这个词之后,一律可以套上,不努力没出路,宁可让孩子现在恨,也不能以后走不上道再埋怨。极端的老师指导说,电子产品是你买的,砸了又如何?为什么不能体罚,有时候孩子不敲打不清醒啊,总不见得有了歪路苗头,还得退步容让。
似乎也没错。
看过段文字,父母这个职业想想真是挺恐怖,也没经过什么培训,一下就要百年树人。
话说回来,培训了这么些个讲座,其实也真没弄明白怎么办。
那些建议放手的专家,不参与学校的考评。
脱钩得厉害
专家就不要来凑热闹了,全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
立场形成观点
在外面讲大道理的专家和老师,面对自己子女的也未必照此执行,听听即可。知识分子教育下一代,大可以按自己的思路来。
个人形成的思路有限,不过教育这个事情,本身也是很个体化的问题。
各种家长学校也是打着开导的名义在贩卖焦虑。
升初中以后,语数外还能管管,四小科简直一头雾水。而且我们这四小科从明年开始要改成开卷考,我们是第二波小白鼠,现在老师都不知道该怎么教。
主管机构难辞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