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想起去上图把借阅证升级到参考级别,是因为,在各图书馆的公共开架借书处,很难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那本书。辛辛苦苦抄下书名,然后再图书馆检索电脑上找到索书号,进书库按图索骥,多半失望而归。这恐怕是大多公共书库的现实所在,除了他人借阅未归之外,就是公共书库的容量实在有限,很难面面俱到。
这次恰好孩子开学,学校发了通知,有个关于英语学习的讲座,建议参加。关于这个活动,也是一言难尽,三令五申学校不能这个那个,不能补课需要减负,偏偏又神通广大的各种商业机构,能够令教育局放下身段,甚至主动打脸。不过去之前并不知道,既然是学校布置的讲座,那就去听听,正好在上图,可以借两本久索不得的书。
赶到上图,已经是闭馆前一小时,按工作人员指示,到机器上自助开通参考功能后,再去柜台上缴押金1000元,每次可以索书六本。兴冲冲到检索区,直接吓了一跳,检索电脑基本满座,看来本地爱书人着实不少。讲座开始时间将至,匆匆找了张充和书法的两本,提交。
以为书马上就到了,取书出大屏幕显示,如果等候时间超过半小时,直接到柜台询问,这时有看到等候座椅全满,楼梯也稀稀拉拉坐着人。心里一凉,估计要耗点时间了。第一次到这里索书,索性心一横,找了个楼梯坐下养神。差不多二十分钟,屏幕上出现了名字,赶紧上去登记取书,再奔去讲座楼层。
讲座…… 不如说是商业培训机构的宣讲,除了短短几分钟的记忆方法,剩下全是对于软件和网站的推介,说是结合了前面的记忆方法,有科学依据。暗笑,英文出身,明白语言这门课,记忆方法基本等同于股市的技术分析。
磨了半小时,心想反正已经点卯了,又在最后排就坐,直接溜出来到上图阅览室参观。多年前住在附近,经常来翻杂志。格局没怎么变,不过……人是真多,各阅览室基本没有空座,连阅览室外的过道上,只要有座位的地方基本满员。谁能说咱们不爱学习呢?地铁上看手机的,也只是某一部分吧。
也有小小的牢骚,阅览室摆的是报刊杂志。不过在里面的就坐的,基本都是头戴耳机,满桌参考资料,或者电脑屏幕闪烁。真想坐下来翻翻杂志,看来也是奢望,似乎和阅览室本身的名字,又不符了。上周末去区图书馆,同样如此,看几位老人在一个个用来占座的书包,水杯或者电脑前摇头,不知道说什么好,也许图书馆应该设立真正的自修室?
以前在学校的时候很喜欢到图书馆借书,出到社会后,特别是电脑和智能手机普及之后就很少关注了。
拿着纸质书会觉得安静。不过也只是对内容合意的书而言,这时候电子书就觉得不够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