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中去过一次,被博物馆门口的长龙吓到了,据说是大英百物展的效应,加之学生放假的旅游高峰。即便是历史高温,也挡不住闻风而动的参观者,新闻报到说排队五六个小时。大概是从世博会开始,人性化的在队伍的某个节点,会竖个标志,告诉烈日下的排队者,还有多长时间可以进去孵空调。不过也是从那时起,开始了这种缺乏人性的排队,我辈愚钝,实在不能想象,为了某一件事情排队半天或者整天。
朋友圈感慨了下,有人说应该分流,比如对大英展有兴趣的观众,单独排队进厅。这样参观常设展览和参观特展的,就可以户不耽误,以为良策。今天去果然是分流了,南门为大英展服务,一路有保安和锦绳隔离,直接护送进大英百物展厅。北门则仅参观常设展览,进安检排队五分钟左右即可。总体而言,上博的安排和改变,及时而且合理。
进门一路电梯上楼,一路四望展厅招贴,居然没有找到,不得已从四楼步行下楼,途经纪念品销售点,问了下工作人员。经指点才知道就在四楼玉器馆旁边,最小的一个三展厅,大部分的本地展,或者小展都放在这里,门口的招贴也相对面积要小,躲在角落里很不好意思的和大英展隔空相望。也没有相应的展览小册子,门口提示,可以去一楼买图录,待遇实在不高。
因为前几天亚马逊有图书打折活动,提前买了图录。到展厅发现,图录里的四个专题,其实现场只有两个,家事和雅事。不过,真迹还是很过瘾,完全和图录铜版纸的感受不同。无论是从墨迹还是纸张,或者装裱和陈设,都是图录所不能比的。
认认真真看了两个小时,出门到玉器馆打卡,然后书法馆看了两件隶书,自从写隶书后,每次都来看两眼,都会有心里一动的新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