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高中的时候在外公书柜里,翻出一本没有封皮的《傅雷家书》,如醍醐灌顶。虽然那时连真钢琴都没见过,但书保持每年翻一到两遍的节奏。到现在,做为一个仍在人堆里就找不到的魔都中年大叔,一双儿女的父亲,时间和精力都比较紧巴巴。突然觉得是时间圆个梦了,毕竟什么时间开始都不算晚,只要你喜欢。
一线城市有个好处,比如你想学什么,可以很容易的报到班,找到老师。稚童和老人,都可以悠哉悠哉地去读书学习。决定开始学琴后,就去社区报了个班,十六节课,音乐家协会的老师,二百五十元。比之儿子三百元一小时的提琴课,笑而不语。
不知不觉的就是四个月了,小长假停课两次外,每周一课,全勤没有缺席。同班七人,年龄最大的阿姨大概五十开外,还有两个年轻的妈妈,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女生。对了,你已经知道了吧,就大叔我一个男的… 后来在老师的另外一个班,找到唯其二的雄性,一枚退休教室。三节课后剩三人,有两次演化成一对一上课。
有被推着走的感觉,因为课程伊始,和老师说过陪练小提琴四年了。老师多少有所期许,课程期间不敢怠慢。偶尔没有练琴,即会有罪恶感,大致也是参加课程的一个良性的副作用。
个人感觉,坐上琴凳之前比较拖延,有时会用累,或者不练琴而看书作为哄骗自己的借口。而如果起床,着装后,咬牙到琴凳上去穿袜子,大致会直接练琴。一旦开始,琴声和节奏还是比较愉悦的,能持续一段时间。练琴也是非常耗时间,如果有对曲子的熟练度有些许要求,一个小时都紧巴巴。
也分析了下为什么能坚持的原因,除了陪练儿子小提琴四年的关系。大概是因为业余爱好,大致每年三十到四十场的现场音乐会,日常基本古典音乐为伴。
然后就分享下器材吧
第二节课后买了个卡西欧的电子琴,闲鱼同城卖家送货上门。因为考虑到对课程和乐器都不是很熟悉,练习又迫在眉睫,所以选择了价廉易出的电子琴。然后边学习边看乐器,在有一定的认识后再确定电钢琴还是钢琴,并最终决定价位。
最后一节课前,在比较了优缺点之后,恰逢值得买推荐了,618亚马逊罗兰401R给了不错的折扣,不再犹豫,下单。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单元房内,不能影响邻居,和家长。练琴基本是挤时间,一般是早起一个小时,和晚间儿子小提琴的同时,有时会增加一个两个孩子入睡之后的时间段。这几段时间,均要保持安静,非电钢琴不能实现。其次则是电钢琴的发展,在模拟钢琴的声音和手感方面,已经有了质的飞跃。虽然不能替代钢琴,但作为业余练习,已经绰绰有余。如果这样说,走专业需用真钢琴,是不是必须三角钢琴,且斯坦威呢?涉及到关于走专业,很多家长犹疑不决是否上真钢琴,我也有一点自己的认识,开箱后,会结合自己的这几年的体验谈一下。
亚马逊可能是因为大件的关系,从订单到送上门,用了一周,不知道是不是把所有订单集中起来的原因,¥5990的价格,应该会导致集中下单。查了下不算历史最低价,应该还能少百十元,而且送一枚琴凳。不过也已经是好价,又因为眼前要用,所以还是觉得价格不错。
纸板箱上也做了安装说明,除了对照检查零部件的完整性外,好像也是这几年流行的包装印刷?
原先很担心踏板和琴身,是否需要走机械装置。后来发现就是一条插线。想多了,脑子里还是钢琴的结构。
安装琴身时请夫人来帮忙了,重量还好,就是体积大,无处下手。上架子时总觉得会掉下来,据说也是种强迫症。
网上说需要一个多小时,感觉应该不用,按照说明,大概半个小时左右可以,总共才十颗螺丝左右呀。
试了下键盘手感,非常不错,据说也是罗兰的长项。
开箱就这样吧,对于站里的爱动手的各位来说,太小儿科了,再说说课程的事情。
老师还是很重视学期结束的仪式,特意借了钢琴室,召集了几个班的学生做一次汇演。中老年为主,毕竟是社区内的学习。尝试奏了一首练习曲,选了课程最难最长的一曲,试试在紧张的情况下,肾上腺素会不会帮忙。大多数情况下,发现自己在紧张的情况下,还是能及时放松调整的。前半顺利,中后段突然想起手机铃声,正逢难点,瞬间乱了一节。控制调整后,后面几节的内容扑面而来,便有些磕磕巴巴,不过总算完整奏出。
联想到国内音乐会上比较普遍的各种杂音,手机铃声,咳嗽,纸袋,翻凳子… 今日能感同身受,即便省经百战的演奏员,凝神在音符和乐思中,响起的杂音无异终极杀手,轻者影响当下,重则全场无感。而西方的秩序,固然同良好的文明和环境有关,普遍经过音乐训练可能也是一个原因。此一途,国内任重道远。
汇演结束,老师请自己二年级的外孙视奏,自我介绍在上半年,七岁半时已经考过十级,一教室的人又是惊呼有时感慨。而及琴声响起,一片鸦雀无声,非我辈所能及也。
之前有过类似的感慨,听一个小提琴考级优秀学员汇演音乐会,最高者九级,大约是一个初三学生。一曲奏完,音乐学院派了一名附小四年级的学生压场,琴弓一动,和前者云泥之别。和业余的差距,自己看得目瞪口呆。
还有一件事情,小区内有个孩子是练钢琴的,准备走专业道路。父母、外公是某大学钢琴教授,着力培养,每日规定是六个小时摸琴。有次正好闲聊,和外公说,应该没问题,外公道,山外有山。我以为谦虚,结果直说几次出去比赛,离最优仍有相当距离。
写这三个小事,无非想说说自己的看法,糙话是,绝大多数的琴童,其实是给专业垫背的。如果没有半专业到专业的家庭环境,足量的时间投入,适当的学业放弃,绝难杀出重围。音乐这个东西,横跨文理,真是来不得半点空想。
说回选琴,在无意专业,只培养下乐感和兴趣的情况下,真钢琴和电钢琴也就没有那么大的区别了,而电钢琴无论是在使用保养,还是价位上,都是有优势的。
罗哩罗嗦半天,谢谢大家看完。总结下吧:学了三个月,买了两台琴,兴趣尚未泯,持续需努力。
我小时候也学小提琴,家里并不富裕,父母却希望学这种东西。当时恨得厉害,不喜欢练琴,后来还砸了一把。终于在初中的时候跟父母反复强调我要好好学习,没空练琴,终止了小提琴。
后来我上大学,却经常想要重拾小提琴,住宿条件不允许,经济状况也不好。
再后来,我认识了现在的男朋友,他博士开始零基础学钢琴,弹得很好,我就心动了。我博士开始的时候,就重拾了小提琴。谈不上坚持,只觉得除了科研,能有另一个世界,不寂寞了。
说这么多,只是想说非常感谢父母当年的坚持。有人说早期教育就像走夜路的人,听到背后有声音让他蹲下去捡些地上的东西,他害怕姿势照做。天亮的时候出山了才发现手里是钻石。
肺腑之言,儿时埋怨父母的教育,现在想来,如果再严厉些就好了。
有情怀的,什么时候都可以捡起来,对于情绪调控,最好的依然是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