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大调第一交响曲》(作品21)是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于1799年至1800年间创作的四乐章交响曲,也是他的首部交响曲。全曲虽多有不合常规之处,但仍是古典乐派风格,与海顿、莫札特的作品类似。不过其第三乐章已有了贝多芬诙谐曲的气质,为日后贝多芬特有风格的形成奠下了基础。
到1790年代之前,贝多芬已经尝试了几乎所有主要器乐形式,除了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可能是因为其老师海顿在此二者领域做出了最突出的贡献。贝多芬在这世纪末的几年内,方开始创作交响曲。对终曲的构思早在1795年就已有草稿作为证据,此时贝多芬在学习对位法,但正式创作开始于1799年,并于1800年完成。
该作品题献给戈特弗雷德·范·斯维顿男爵,贝多芬早期的赞助人,也是皇家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海顿和莫札特的好友。并于1801年在莱比锡出版。
并于1800年4月2日在维也纳首演。曲目除了该作品(“贝多芬为整个管弦乐队新作之大交响曲”)之外,还有海顿的《创世纪》中的选曲,以及贝多芬自己的一部钢琴协奏曲和七重奏作品。听众和评论家虽然对其中的一些不合常规之处稍有微辞,但总之还是称之为一部“具有原创性的杰作”。
该作品共四个乐章:
甚柔板—有活力的快板
如歌而生动的行板
小步舞曲:活泼的甚快板
柔板—活泼的甚快板
全曲时长约30分钟。
第一乐章
首乐章(甚柔板—有活力的快板 Adagio Molto – Allegro Con Brio),奏鸣曲式。乐曲从错误的调性开头:一个和缓的七度和弦,并转到F音。然后才进入欢快的快板部分。当时的评论家认为这样的开头不符合规矩,很不妥当。快板的主题与莫札特《第四十一交响曲“朱庇特”》首乐章的主题有相似之处,明朗有力,在长笛的连接下多次模进,最后回归主调。第二主题旋律性较强,伴奏则多断音。呈示部重复后,展开部以主题的重现开始,加入了特强和乐队齐奏的部分。木管乐器的模进引入了再现部,第一主题强烈地重现。在一个渐强过后,第二主题出现。乐章结束处,贝多芬同时使用了第一主题和引子中的七度,并最终得到解决。该乐章,其弦乐和木管的对话,其力量充沛的尾声,都是典型的古典乐派风格。
第二乐章
第二乐章(如歌而生动的行板 Andante Cantabile Con Moto),奏鸣曲式。虽是行板速度,但演奏的相当快,跟一般大众所知道的行板非常不一样。起头第二小提琴演奏出一个优雅的主题,并由其它乐器重演,包括中提琴和大提琴的卡农段;第二主题则较为轻盈。呈示部结尾处配器十分特别,小提琴和长笛演奏三连音,并有不合拍的和弦伴奏,但背景有持续的鼓点。
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活泼的甚快板 Menuetto. Allegro Molto e Vivace)不仅速度快,也有充满能量和简洁有力的节奏感,与传统的小步舞曲大不相同。贝多芬的前辈海顿和莫札特都已经将小步舞曲模式发展到了极致,贝多芬则加以创新。虽然有较为保守的降D调乐段和三声中部,该乐章的模进、幽默感和齐奏的力度都超乎了宫廷小步舞曲,而有了之后谐谑曲的要素。
第四乐章
第四乐章(柔板—活泼的甚快板 Adagio – Allegro Molto e Vivace)开头不常见地使用了由慢到快的模式。此开头如同玩笑一般:一个齐奏的和弦之后,小提琴逐渐演奏音阶上的音,先是三个音,再是四个,直到整个音阶;并由此过渡到欢快的快板部分。第二主题有低音持续的伴奏,与整曲风格一致。其表达方式和多样性还是古典乐派的,但形式更为复杂、情感更为激烈。贝多芬学者托维将该乐章的开头称为“猫从袋子里跳出来”。
整体风格沿袭了前辈莫扎特、海顿的很多东西,有些评论家甚至感觉有些许节奏正是莫扎特在以前某部作品中使用过的。该曲给人幽默通俗的第一感觉,而又略带一些舞蹈性,韵味上接近莫扎特、海顿时期的交响曲。C大调第一交响曲的某些旋律段中,贝多芬展现出了自己不同凡响的一面,只是这种独创的态度显得还不够开放,而过于拘谨。这部旋律不失激昂、幽默的作品,听来通俗易懂,但与贝多芬以后的那些名作又似乎有着较大的区别。
该作品作于贝多芬早期中较晚的时候;看起来十分简单,是古典派风格,但实际上其鲜明的性格、紧凑的素材处理、有些鲁莽的幽默感、不浮夸的表达方式,以及大量的使用管乐器然而不失清澈的音效,都是贝多芬自己的。托维称该作品为“礼仪的喜剧”。舒曼评论道:“ 贝多芬不仅在其最终的《第九交响曲》展现出了出众的才华;在《第一交响曲》中同样如此。”
该作品并不像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英雄”》那般激进,但依然有着创新之处,尤其是第三乐章超常的速度和力量。当时的评论家明显注意到了这一点,但评价不一:有的称之“原创性的杰作”、“令人愉快……可与前辈的大作相提并论”,但也有意见称“木管乐器使用过多”,还有认为是“令人迷惑的大爆炸”,甚至“音乐艺术的危险”、“刺耳却不能打动心灵”。现在看来,该作品中不协和的地方简直微不足道;但在当时,这是极其不被接受的。
优酷的卡拉扬版: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Q1MDIyMjg=.html